手相上的三大绝命纹路
原标题:手相上的三大绝命纹路
许多朋友都喜欢看手相谈论自己的命运运势,有的纹路代表财富,财运滚滚;有的纹路代表官禄,官运发达;有的纹路代表学业,早年登科。但是,在众多手纹纹路里,也有一些代表不吉,甚至大凶的纹路,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这里,刘易生老师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三种关系着生命健康的纹路,大家来看一下吧!
15Dad0hum5pjRPFotVZzc5xUR/ar/PIFoxOLOXCFEmw6FVu6wRTA6tU9Fyob1RPBcsohSV4DwNp0b/X6HPwJdVvzGkOA+F7ED/DpDw7tKYApdhdIQAonSYKICT6EdN13
第一大绝命纹路——不测纹
不测纹从中指下往生命线长,上粗下细。表现有意外不测的事,或者是会有自杀的倾向。
手掌中的不测纹可以预示遭遇不测、意外的手纹。这条线头粗尾细,在土星丘的内侧,出现这条线则表示可能有危及生命的事情发生;如果不测线从手上上面往下穿下来,穿破生命线,则可能会因为感情的事情遭遇生命威胁。不测纹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时有时无的,即逢运势低落霉运缠身的时候产生;而运势好转平稳的时候消失。
因此当发现自己的手掌出现了不测纹,就应该对生活中的各项事情加以谨慎小心,也可向亲友求助、倾诉,及时交流内心的想法,排除郁闷愁绪。
除了不测线,从生命线也可以看出人的意外。比如生命线断裂,则可能家庭发生变故,或者身体出现疾病。如果断裂越大,则可能情况越严重。如果岛纹在生命线上出现,则表示身体健康受危害;如果出现在生命线起点,则天生病弱与父母缘分薄;如果出现在末端,则暗示身体器官机能衰弱,要特别要注意身体情况。
15Dad0hum5pjRPFotVZzc5xUR/ar/PIFoxOLOXCFEmw6FVu6wRTA6tU9Fyob1RPBA8nCYSG1lH4eOdgImGvzSuJicjHVGx/VLfHdpi1plseROlT0v2my5KwYOigubLSm
第二大绝命纹路——自杀纹
自杀纹,听这名字就很恐怖,而且其意义确实是这样。此纹从拇指第二节开始纵贯生命线(必须穿过)。有这个掌纹的人往往生活压力比较大,性格想法偏执,为人性格也比较内向一些的。从此线产生的时间算起,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较强的厌世和自杀的倾向。
15Dad0hum5pjRPFotVZzc5xUR/ar/PIFoxOLOXCFEmw6FVu6wRTA6tU9Fyob1RPBFXuVDC35lgTwNFg8kTihuvmufRsqU3DyfLjQ532GV9klfRPFB6bEjAkmfFSIp6/v
另一种自杀纹,突然下坠的头脑线。手中的头脑线,都是以清晰而明显,线的形状直为佳,这种人相当坚强,不怕任何逆境;若微微下弯,也都不错,个性亦柔亦刚,思想和处事均非常有弹性;若头脑线长长地往下伸,便太富于幻想和不设实际了。头脑线忽向下坠,几乎贴着生命线而下,直伸腕边,这种人便有自杀的倾向了。
如果拇指够坚硬、挺直、生命线清晰无断纹,自杀也不会有生命的危险;但相反地,如果拇指柔软而向后弯曲,生命线有断裂,便要相当小心了。特别有这种线的女性,看事物会很悲观,人生观消极,满脑子的理想,都是不切实际的。一生中易受命运的摆布,亦不了解生存的意义。有这种手相的人,因而不重视生命,容易走极端自杀。
15Dad0hum5pjRPFotVZzc5xUR/ar/PIFoxOLOXCFEmw6FVu6wRTA6tU9Fyob1RPBV6Sa4dnk5W4VWOZ6GapO5mOd5JKR35vGxP8jI6Suts8rpLDDYbgm80Ei+3lWpSWy
第三大绝命纹路——上吊纹
手相中的上吊纹一般位于就是掌中智慧线与生命线夹角处,从形状上看像一个丰字,因此又叫做丰字纹。
古时候如果手相上有这一纹路,人们就认为是会预示着有上吊自杀的可能。现代医学发现,上吊纹是抑郁症的手纹表现。思想低沉,情绪抑郁,包括有抑郁症的人手上会出现。如果手中出现,就需要调整情绪,甚至作心理咨询。
上吊纹是往往位于在感情线与智慧线之间,成为玉柱线上的障碍线。此位置在年龄上为三十五到五十岁之间,是人生之中的压力相对较大的一个时间段,正所谓上有老下有小。同时这里为劳宫区,主人的心脏,有障碍线穿过,说明人的压力过大,这种压力可能源于各个方面。因此人就容易产生心理波动,从而作出极端的选择。而应验的时间却不局限于上述的年龄段。
手相出现这样的纹线,代表此人的心理压力已经非常大。如果手相上的智慧线比较弯垂,情感线上又出现了各种不良的符号时,会更加强化自杀的可能。
每一种手相纹路都代表了自己独特的含义,有这样纹路的朋友也不必过于惊慌,而需要找专业的命理师为您分析命理运势的问题,来寻找避免灾祸的办法。刘易生老师自幼研究命理,喜欢结交各界喜欢国学和周易知识的朋友,欢迎有困惑的朋友积极与我交流探讨。国学命理知识博大精深,岂能一字一句点破?岂能一文一书而透解?只有我们共同研究,积极交流才能把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