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3-12-24 08:25: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发展的结晶,不仅包含人文科学,还涵盖自然科学等各个门类,是以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为代表,综合各家学说、思想流派精髓的文化。当下,各种新媒体已成为便捷的信息传播场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传统文化应加速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以期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特征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其在跌宕起伏间保有延绵不绝的体系和特异的风貌。而这种在一国范围内传统文化诸门类的发展保持如此完整的递进序列,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个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辞海》把“传统”解释为“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由政治思想文化、伦理道德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构成。1.政治思想文化在传统文化精彩绝伦的宝库中,恒久流传的是其灿烂的政治思想文化。儒家作为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创始人孔子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2.伦理道德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论是儒学、道学还是佛学,都可以说是一种以道德为主的文化,道德要求是其基本的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以注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彪炳于世,是一种泛道德文化。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既是我国伦理道德文化的核心,也是我国思想道德的基本准则,又是作为个体的人的道德主体和社会道德的基础。国家伦理、社会伦理和家庭伦理是传统儒家伦理的三个组成部分。3.民俗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绚丽璀璨,多彩纷呈。民俗文化对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规范、制约作用。中国民俗文化主要包括人生礼仪、传统节日、风俗信仰三大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阐释很难整齐划一。但从最基本的层面审视,我们也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兼容并包性对不同文化的兼容并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体现在处理民族关系、处理人际关系、处理思想文化等方面。2.非宗教性非宗教性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为中国文化一大特征,还指出:“……这里宗教虽然多而能相安,甚至相安于一家之中,于一人之身。那么,其宗教意味不是亦就太稀薄了吗?”梁先生这段话指明了两个问题:第一,说中国文化是非宗教性的文化,并不等于说中国没有宗教;第二,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战乱纷争,但究其原因,并不是由宗教争端引起的,它由儒家人文精神决定,是道家自然主义的补充以及中西方人文精神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3.泛道德性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文化,儒家道德组成其基本架构,并渗透在儒家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泛道德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道德对政治、法治以及对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及指导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道德精神,是典型的泛道德文化,这种道德“越位”的结果,使中华思想文化带有严重的内倾性格。4.内倾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在天地之间是自足的,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帮助。儒家以道德为自足,道家则以自然为自足。中华传统文化内倾性格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在道德实践上强调“心”的功能和作用。道德是通过“心”向里、向内追求,以达到内在力量对人的充实和完善。中华文化具有浓厚的泛道德性,因此也就必然具有内倾的性格。5.乡土性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家族本位和有情的宇宙观使中国文化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中国思想文化的乡土情谊深受儒家的培植,其使中国人对家国、对民族、对文化都具有普遍的亲切感与认同感,表现出一种炽热的乡土情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特征,是与它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息息相关的。了解了这些,才能更理性地分析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纷繁芜杂的文化现象,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价值导向和深沉内涵。




        新媒体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当代人的各种危机、建立新的道德秩序、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等,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充分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要想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拥有一席之地,先进文化的引领是必不可缺的。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了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等传统硬实力的较量外,文化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愈来愈重要。一个国家一旦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如今,文化正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砝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享有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已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国富民强、人民幸福安康,既仰赖强大的经济实力,也离不开厚重的文化力量。就目前来说,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非常必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必不可少。总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存在是以其文化存在为前导的。所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文化使命与现实需要,这在今天的中国,显得格外重要。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血缘体质,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所受的文化熏陶和由所受的文化教育而创造的心灵世界。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以它磅礴的气势、独特的神韵、绵长厚重的底蕴、充满东方智慧的魅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培育了世世代代伟大的中国人,而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又创造了伟大的中国文化,以此生生不息,孕育出了一个有着伟大心灵世界的中华民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人们认同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文化历经世展,已经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已成为扎根在中华儿女身上的文化基因。它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思想道德资源,因此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传承好、发展好这些优秀资源,要深挖其中蕴藏的道德传统、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并利用新媒体,紧跟时代的步伐,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不断从丰厚沃土中汲取营养,展示中华文化的恒久光芒和熠熠风采。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思想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华先民以其勤劳、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过去和现在,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要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利用好新媒体搭载的平台,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及历史,从而塑造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华民族的对外感召力和公信力,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积极营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是各种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它不是单一的、孤立的。我们需要营造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传承氛围和良好环境。当今世界,无数国家的发展兴衰史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和道德观念、思想精神等文化软实力共同发展的进程。我们要合理利用时机和场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便我们徜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河流中,时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在新媒体环境下,还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积极营造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活化场景和良好社会氛围。例如,倡导国人过中国传统节日,倡导大家在特定场合穿特定的民族服饰,提倡传承非遗手艺等,以便人们能够在各种实践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后在体验中领悟它,于不知不觉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创新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方式和途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我们要运用各种手段和形式,去传承和发展它。在整个社会层面上,首先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其次,加大对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传承和保护,尤其是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和推广;最后,利用电视、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培育并传播优秀的文化产品,使人们广泛地了解并学习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个体层面上,首先要“闻道”,也就是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瑰宝,实现“内化于心”。其次,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例如学做传统美食、过传统节日、到养老院助老敬老等,落实到行动上,形成充满传统文化因素的生活方式,助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最后,积极参加各种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例如集体穿汉服、学习传统陶艺和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教育传承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其具有较高的引导与促进价值。教育者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传承推动作用,从实际出发,巩固校园教育传承主阵地地位;要广泛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建立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也可以利用微电影、短视频等软件,图文并茂地推送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传统文化。建立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障体系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因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需要社会从机制、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为发展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以增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效性。其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积极投入和参与到建设活动中来;要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要创建制度管理机制,对物质文化实施保护,如完善名村、名镇保护制度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我们应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扩大传统文化的受众群体和传承力度,使民众专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从而把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党圣元.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12):33-36.




        作者:吕春燕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