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居于统领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三重梦想”。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行动指南、行为规范“三重任务”。
◆要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笼子扎起来,日常管理严起来,纪律戒尺用起来。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工作。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这一重要论述,既为我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指导。
认识层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引导人与人之间和为贵、仁义忠孝,引导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欲取先予,引导人与自我之间合一向善、无欲而安。仁义忠孝中的“仁”指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互敬互爱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人之人恒敬之,爱人之人恒爱之”;“义”指有正义敢担当;“忠”指忠诚、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孝”指孝顺、孝敬,不顺不敬,就是不孝,对长辈“孝”的最好体现是他们活得开心、活得放心。
说话、做事有没有意义是价值问题。能够用钱衡量的叫物质价值,反之叫精神价值。价值即有用性、有用的程度。价值观是对价值有用性、有用程度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决定着做人做事的价值取向,属于精神文化。文化的作用是“化人、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居于统领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马克思主义是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理论依据和指路明灯,决定着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西方优秀文化如民主、自由、法治等,是我们站在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吸纳、借鉴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三重梦想”。
我们要建成的国家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观念,是根本性、基础性的价值观,没有富强作为坚实基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就失去了根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艰辛探索、不懈奋斗,无数仁人志士呕心沥血为了什么?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成为“世界奇迹”为了什么?答案就是:国家富强。
十八世纪之前的中国在这个世界上是先进国家,1840年后的中国急剧衰退,很快就变成了世界上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任人宰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义无反顾地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扛了起来。1949年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但是“民族复兴”并没有实现,包括今天仍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幸福是一项综合指标,与拥有好的人文环境、好的社会环境、好的治安环境、好的生态环境、吃放心食品、喝放心水、呼吸放心空气等密不可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方面需要,使人民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是美好蓝图,也是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行动指南、行为规范“三重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明确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个人的价值准则,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实践发展和理论构建的统一,是国家、政府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事,公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的行动指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公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入脑入心、知行合一的行为规范。
实践层面
认识的目的全在应用,践行的需要是知行合一。知,指认识它、信仰它;行,指核心价值观变成行动指南、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行动指南、行为规范、行为习惯?
一要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人的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人的大脑使其成为信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一定要讲,是“讲”故事,不能“念”故事,要创新表达方式,将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与讲我国历史文化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故事紧密结合,与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故事紧密结合,与体现和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故事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刻认识,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信仰奠定基础。
二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笼子扎起来,日常管理严起来,纪律戒尺用起来。制度笼子扎起来,就是要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播和践行的体制机制,用制度规范、法律约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扎起篱笆墙,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日常管理严起来,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的各项工作中,用严格的管理引导全社会人人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纪律戒尺用起来,即凡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决不姑息,凡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坚决查处,用纪律戒尺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底线,通过纪律戒尺的使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提供保障。
三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工作。首先,做好内容的转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换成人民群众容易理解的内容、能听懂的话、能去做的事,如:转换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遵纪守法等,通过转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其次,做好实现形式的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群众,要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如:电影、文学、音乐、戏剧等,都是能让人们更好地感知它、领悟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实现形式。再次,做好环境的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离不开广大群众的认识、信仰,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度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环境,影响、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为自觉行为,转化成道德修养,转化成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准。
(作者分别为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