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海报下载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回复: 0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困境与路径选择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6896
发表于 2023-12-24 08: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推动财经类高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财经类高校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其教育的现状,结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财经类高校本身的特点,从顶层设计、传播渠道、教育内容等方面着手,为财经类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财经类高校加强人才培养、争建一流大学,务必要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历史悠久而文明又未曾中断的国家,特色突出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集合,是一个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积淀,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体现。具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依托于农耕生产,围绕“以农为本”和“以民为本”这两大思想观念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系统。伦理型文化是其最典型的特征。儒、道、佛三大知识体系是其主体和核心部分。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道”应该体现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岁月洗礼而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具有稳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特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关键在于“优秀”之评准。主要表现为坚持统一、矢志爱国的深厚情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个体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向上精神等等。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分析


教育部党组书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两会”上提出,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如果学生不能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他的人生就会发生方向上的偏离”。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对教育工作、对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礼仪制度、道德情操等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正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长盛不衰。其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理论研究不深入,理论与实际、理论与传统连接不紧密等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与现行的教育制度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首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底蕴。高校是知识传播的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科研创新的任务。而文化底蕴不同于知识的传递,它是抽象的,需要时间的磨练和积淀,反映着受教育者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转化程度,外显于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素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的道德追求,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准则的行为方式等等,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广大学生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三、财经类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其内敛的特性,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处于劣势。虽然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赋予了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但就整体情况而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不佳,又因其自身特点也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偏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功利主义严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被边缘化。财经类高校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社会经济建设连续紧密,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其应用特性导致学校文化建设趋向功利化。部分财经类高校重智轻德,过于重视专业课,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文化基础课边缘化,出现为专业课“让路”的情况。认为文化课是专业课的补充,而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二)信仰缺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效果一般。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在个体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信仰的确立,使人们在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外,获得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升华,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和修养。财经类高校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在学生当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仰缺失。但不同的是,财经类高校学生往往更加关注经济利益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尊崇“金钱至上”,奢侈浪费,成为拜金主义者。这种价值取向与我国传统教育,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悖,制约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效果。(三)学科门类单一,师资力量薄弱。财经类高校大多为专科类高校,相对于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其在专业设置上往往偏重于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甚至将经济管理类做了非常细致的划分,诸如会计学、审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等等,但在基础文化课方面却投入甚少,有的财经类高校文化课教师缺乏、基础文化课缺失。传统文化的教学机构和人才培养依托于文学、史学、哲学、人类学、国学等学科,财经类高校往往未设置此类学科,有些则由非专业教师替为教授,顶层设计的缺陷严重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传播形式单一,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创新。目前,广大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多是通过网络途径获得碎片化的认识,而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扮演的角色日渐淡化,而且其传播的主渠道仍以传统教学为主。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要求有更加创新、有吸引力的文化形式,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单一的传播形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传统文化本身是内向型文化,这不利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吸收和转化。


四、财经类高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选择


做好顶层设计,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任务。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思想,是价值观。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就文化讲文化,而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制度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端正学生的价值观。财经类高校也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在“讲什么”、“谁来讲”、“如何讲”上面下工夫。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保证传统文化课程的核心地位,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其次,引进专业教师,讲全、讲深、讲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五、加强诚实守信教育,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对于财经类高校,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使“诚信”的意义更加重要。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关系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可以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主张“达则兼济天下”、“重义轻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义利观对于培养财经类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有很深的影响。


六、创新传播渠道,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毫无疑问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但增强教育的效果,也需要丰富的第二课堂做补充。把课本上的知识通过讲座、文化节日、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做到优秀传统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使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教育阵地的熏陶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凝练大学精神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可以通过育人的氛围达到育人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财经类高校普遍建校较晚,文化底子薄,加上以应用型学科为主,大部分缺乏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校园文化景观着手,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景观中去,打造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要从精炼大学精神着手,将经世济民的为商之道渗透到学生的思维里。


参考文献:


[1]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4.


[2]赵洪恩.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人民出版社,2003.


[3]高宁.教育的嬗变和文化传承[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47).


作者:王丹凤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影视海报下载站

GMT+8, 2024-12-22 20:17 , Processed in 0.0699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