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海报下载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回复: 0

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十种重要元素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6896
发表于 2023-12-24 08: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如数家珍地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十种重要元素,强调这些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些重要元素,深层次揭示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认真研究分析这些重要元素,对于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大同理想深深刻印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礼记·礼运》开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反映了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摆脱贫困动荡、过上安定富足生活的心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这与马克思主义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十分相似,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人从一开始就能够自然接受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当时有人就直接将共产主义翻译成“大同主义”,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精神的塑造力和影响力。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重民本、重政德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理念,一直被倡导与践行。《尚书》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论语》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些都在强调施行仁政和德治、顺应民心的重要性。“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执政理念,在重视人民群众这一点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相通之处。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大一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传统,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关键所在。《汉书》里记载,“《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早期的中华文明由来自中国大地上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汇聚交融而成。秦汉时期,“大一统”成为当时政治思想领域中的主流。秦朝“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留下的许多承载灿烂文明的历史遗产,成为我们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宝藏。图为安徽省蒙城县庄子祠 胡卫国∕摄

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脉络。《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强调把个人命运同家国命运、天下命运紧密相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源自顾炎武《日知录》中“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家国一体、家国同构,既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支撑。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主张磨砺刚强勇毅的进取精神、知重负重的担当精神。《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大学作了慷慨激昂的《论君子》演讲,他以《周易》这两个象辞激励青年学子努力成为“真君子”。张岱年先生更是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概括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论语》里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强调要为国家和人民立德、立功、立言。

2023年5月16日至8月13日,“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展出的66部古籍约半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周东潮∕摄

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经济”一词本意就是经世济民。孔子提出养民、富民、教民之说,孟子提出让老百姓治“恒产”,宋代理学家程颐提出为政“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中华文化倡导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孔子主张“君子义以为上”,墨子提出“义,利也”,《大学》里讲“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基于民本传统、义利观念,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政治经济学。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中华文明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追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和谐境界、“天人合一”的更高生命境界。

江苏省泗洪县打造集尾水提质与绿色景观、科普休闲、艺术活动于一体的蓝绿融合生态空间,让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红利。图为玉珠湖公园 张连华∕摄

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知在行中求、人在事上磨,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好学力行,反对空谈,主张实干。“实事求是”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赋予其新的内涵,用它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荀子讲,“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思想,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两个字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意蕴。《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中”与“和”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强调事物对立面的统一、复杂多样事物之间的融合,强调不偏不倚、观照两端的辩证思维。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中国人主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道理,推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主张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华文化的胸襟宽广而开阔,有着深切关注人类命运的天下情怀。这十种重要元素,已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搞清楚它们的内涵,能更好地确立我们的身份和位置,从而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既需要溯源、寻根、挖宝,更需要提炼、阐发、转化,发掘和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传统和现代的交融点,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时事报告监制:徐遥 责编:小丛 编辑∕制作:志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影视海报下载站

GMT+8, 2024-12-22 20:07 , Processed in 0.0570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