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海报下载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1|回复: 0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9156
发表于 2023-12-24 08: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的血脉,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本文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传承发展专业人才匮乏、商业化过度蚕食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从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及体验方式、在扬弃继承的前提下转化创新、把握好外来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关系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我党历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文化认识不足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众多外来文化进入大家的视野,特别是西方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人们对于这些新鲜的文化感到新奇,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盲目追求西式文化,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嗤之以鼻,认为优秀传统文化过时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时代与中国现代化的需要了,他们大讲特讲所谓文化优劣性,抨击中华文化,宣扬西方文化,试图以西式文化代替中华传统文化。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一些文化虚无主义者妄议传统文化,曲解其内在含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严重不足。


(二)传承发展专业人才匮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基因,由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其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断层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浪潮冲击下,面临着传承发展挑战。目前国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人才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人才稀少,中低水平人才占绝大多数,且青年传承工作者数量偏低,传承人才队伍缺乏科学管理,缺乏传帮带机制,导致优秀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匮乏。


(三)商业化过度蚕食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良莠不齐的文化产品大量涌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文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商品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不可例外地受到商业化蚕食。程式化的文化产品制作,借助专业商业团队与传媒包装,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有的蕴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曲解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比如目前过度商业化的各类古镇,千篇一律的高价美食、随处可见的纪念品,无法体现古镇独有的特色,严重削弱了其内在传统文化底蕴,久而久之游客逐渐对其丧失兴趣。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特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2],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是否牢固,关键在于其根本源头是否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大家最深层情感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精神基因,比如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家国统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动担当就是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的一个印证,再如“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就是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例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正是因为这与生俱来的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得以成为中国人的价值遵循与行为准则。


(二)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源泉。我们的命运直接受到民族国家命运的影响,而民族认同感又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国家的命运,民族认同感依赖于共同的文化基因与道德基础,一个不认同本民族文化的人,他对待自己的国家也一定是冷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路以来的风雨历程及其不容易,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积极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形成了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力量之源,有助于增强国民民族认同感。


(三)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自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最深层、最基础的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既可以气定神闲,又可以奋进崛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求大同”“民本”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就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认同、肯定和坚守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自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保持自身优点的同时,包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科学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源源不断地内生力。


(一)丰富传统文化的呈现及体验方式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活的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对于饱含中华优秀文化的古典书籍的主动式阅读往往比较有限,而更容易获取信息的载体如电子刊物、传统电视、网络等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的占比较少,传统文化的传承仅仅在小圈子中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符合现代人们的传统文化获取需求,因此,要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传承发展达到理想的效果,就需要更加丰富的呈现及体验方式让其最大限度地走入大众视野。应当利用好网络、手机App、微信、电视等媒介让传统文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比如随着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优秀文化类节目的播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此类节目用更符合现代人的表达方式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原有刻板的表现形式,使传统文化“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


(二)在扬弃继承的前提下转化创新


扬弃继承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持中华优秀文化原本内涵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进行取舍,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坚持将其传承以及发扬光大,但对于其中的消极成分,也应当擦亮眼睛,毫不犹豫将其舍弃,坚持在不忘本原的前提下,辩证取舍。很多时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与消极内容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需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来指导如何来识别到底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只有这样,才可以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其内在精华。那么,何谓转化创新,就是立足于现实世界,面向未来,秉持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时代化多元化,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释放出新的活力,更加契合现代的实际需求,变得更能为今人所用。


(三)把握好外来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关系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可供学习之处,比如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同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文化互相融合,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与印度佛教不同的中国佛教;比如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随着阿拉伯与中国通商往来后,逐渐传入古代中国,并在明末清初发展成熟,在当时,这些文化互通对于阿拉伯世界语中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21世纪以来,随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拜金主义文化、普世价值文化等外来不良文化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从而导致了两类问题:盲目排外与唯洋是从。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又需要敞开胸怀兼收并蓄,不忘本来,坚持中华文化特有的民族特点,让以儒家、道家、法家思想为代表的优秀基因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吸收外来,互鉴共享。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明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5]。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五千年时间印证,至今连绵不断,对当代中国仍具有很高指导价值。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促使其与当代世情国情相适应,最终解决现实问题并服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需要认真思考应对的问题。


作者:董焱 张泽宇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影视海报下载站

GMT+8, 2025-1-26 15:30 , Processed in 0.0611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